博客年龄:17年4个月
访问:?
文章:1059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
个性介绍:
*******

西亚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城址及遗物(续)

2007-05-20 15:35 阅读(?)评论(0)

九、耶路撒冷古城遗址:巴勒斯坦历史名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距地中海约58公里。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考古发掘始自19世纪中期,1968年起,希伯来大学、以色列考古学会等在旧城进行考古发掘。

公元前第4千年,耶路撒冷附近即有人居住,青铜时代晚期,杰布西特人于前18世纪建立起坚固的城堡,城墙遗迹已在奥费尔山东坡被发掘出来,系用未经修整的大石块垒砌而成。约前996年,以色列王大卫攻占了耶路撒冷,并以此为国都。据史籍记载,所罗门王曾在这里建造十分宏伟的宫殿和庙宇,还扩建了城市。在奥费尔山西坡,曾发掘出约40米长的城墙,可能即为前8世纪犹太国王希西家为抗击亚述入侵而建。

希西家还开凿了一条512米长的地下水道引泉水入城,发现了记载水道开凿情况的铭文。约前587年,城市遭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毁坏。后来,又先后受马其顿、罗马和阿拉伯的统治,城市几经变迁。现在的旧城城墙和城门是16世纪修建的。城内有前1世纪建造的犹太教圣迹许愿墙、4世纪的基督教圣墓教堂、伊斯兰教石寺。

十、莱基城址:古代巴勒斯坦城市遗址。位于耶路撒冷西南约40公里处,即现在的杜韦尔土丘。莱基之名曾见于阿马尔奈文书和《圣经》,年代为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2世纪。

最早的遗迹是遗址外围的一些青铜时代早期的洞穴居址。青铜时代中期,这里出现了城市。发掘出带有壕沟和堡垒的城墙、一条浅平的护城壕和三组神庙。壕沟长140米。三组神庙分为3个时期:

第一期的神庙小而简单,有一南北长10米、东西宽5米的圣殿,圣殿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毗邻小屋,殿内南墙边有一低矮的泥砖祭坛,沿西墙有一放祭物的条石。还发现了叙利亚司风暴之神瑞舍夫的青铜小塑像和一些陶器。第二期的神庙规模略大,祭坛的位置仍在原处,圣殿呈方形,四根柱子支撑着神庙的顶部。在第三期神庙内发现一陶罐,上面有各种西奈铭文。青铜时代晚期是莱基城的繁荣时期,建有许多神殿。出土有从迈锡尼和塞浦路斯输入的物品。

约前1220年,以色列人摧毁了此城。前10世纪末至前9世纪,犹太王国统治者又重建此城,并且用两重城墙把城市围在中间,城门开在西面。市内有宽阔的大道、公共及私人建筑。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攻占此城,以后该城又经重建。在重建的城门边的卫兵室里,发现了21块希伯来文的陶片,其中有些是在巴比伦人入侵之时莱基人从前线带给此城总督的告急文书,此即著名的莱基文书。还有一些陶片上记录了可与《圣经》作比较的珍贵的语言材料。这一时期的建筑物亦被破坏,有人推测系由前587年尼布甲尼撒的攻击所致。在此层之上还发现了前5世纪中叶波斯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的建筑。

十一、古代巴勒斯坦城市遗址:位于耶路撒冷以北67公里处。据《圣经·列王记》记载,以色列王暗利(公元前884~前872年在位)向撒马购买此地建造城镇,并命名为撒马利亚,作为以色列的新都,以后各代陆续营建,直至罗马时代。

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90米。周围有石砌城墙,城市规划整齐。城西南部有皇室区,发现了暗利及其继承人阿哈布建的宫殿以及神庙、竞技场和剧场残迹。发现许多耶罗波安二世时期的珍贵的象牙板,其上有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题材的浮雕。还发现一些镶嵌着象牙的家具以及63块陶片,陶片上刻有希伯来文,记录了接受酒和油的人的名字,还记录了送酒和油的人的名字以及酒和油的产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他遗物有石容器、棕榈木制的中楣、袖珍象牙雕刻等。

城市于前721年被亚述人占领,但此时遗迹不多。希腊化时代这里建有圆柱形大塔。罗马时代整个城市环有城墙,并在城中心最高处发掘出前30年希律大帝所建宫殿的一部分。

十二、阿契美尼德王朝考古:阿契美尼德是古代波斯王朝名,由阿契美尼德氏族的人所建,故名。公元前55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二世征服米太,建立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国势鼎盛,其疆域跨欧、亚、非三洲,西达欧洲的马其顿、非洲的利比亚,东至印度河流域,北抵高加索山脉和咸海,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沙漠。前4世纪以后国势转衰。前330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灭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倾覆。

建筑:阿契美尼德时代的建筑,在继承米太人传统技术并吸收希腊石匠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木结构逐渐转向以木石结构为主,出现了宏伟的砖石建筑,波斯波利斯、帕萨加第、苏萨等城市的王宫,达到了辉煌的成就。王宫建造在石头地基上,屋顶以高达20米的石柱支撑,柱础雄浑粗大,柱顶安放作为拱墩的石雕像。大会厅是阿契美尼德时代王宫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各种庆典和礼仪活动,它通常位于王宫中央,四周连着半露天式门厅,大厅四角为塔楼,内设阶梯和卫兵的住房。

波斯波利斯王宫的大会厅面积3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万人。帕萨加第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最早的首都。其王宫的主要建筑,如宫门、宫邸和大会厅等都矗立在间隔相当距离的石头台基上,互不毗邻,在布局上还带有游牧营地分散特点的痕迹。帕萨加第城以南的居鲁士陵墓,是至今仍完好的建筑古迹。整个陵墓呈方锥形,由6层阶梯状的白色石灰石构成。墓室位于顶部,长3米、宽2米。

雕刻:阿契美尼德时代的雕刻艺术,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表现手法上,它吸收、融合了亚述、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埃及等地艺术的因素,并对伊朗的传统形式有所发展。宫廷建筑的门框、门楣、窗侧壁以及宫门、台阶等都用石雕像或浮雕作装饰。浮雕上的形象或为象征拱卫国王的狮子、怪兽和卫兵,或为国王领受神意、征服敌人以及百姓进贡等场面,表现了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最为著名的是贝希斯顿石刻上和波斯波利斯王宫宫殿墙体上的一系列浮雕。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浮雕,是帕萨加第城城楼门侧的护卫神神像。神像有4只翅膀,高约270厘米,建于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在位期间。此外,雕刻艺术还运用于碗、罐、酒器等金属器物和象牙制品上。1877年,在阿富汗坎大哈省奥克苏斯河畔发现的、被称作“奥克苏斯珍宝”的一批器皿及饰物等金银细工制品,是这一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金属雕刻品。

铭文:阿契美尼德时代的铭文大多以古波斯、巴比伦以及新埃兰三种楔形文字刻写,在岩石、建筑物、金银器和印章上都有发现。1933年在波斯波利斯王宫内出土的金盘、银盘上,以三种文字记载了大流士统治时代波斯帝国的疆界。粘土泥板文书主要发现于波斯波利斯,仅在王宫北角的城堡中就有数千块泥板文书断片,在王家宝库中也发现 700多块,文书的内容都是关于国家粮仓出纳与分配以及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记录。

十三、安息王朝考古:安息系古代伊朗王朝,因其开创者为阿萨息斯,中国史书称安息,故名。安息王朝最初建立于帕提亚地区,即今土库曼斯坦南部和伊朗东北部,故又名帕提亚王朝。公元前247年从塞琉古王朝中独立而出,并在与塞琉古王朝的战争中扩充了版图。国王米特拉达特斯一世在位时,安息王朝统治的疆域包括整个伊朗高原、亚美尼亚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分。前1世纪中起,与罗马帝国发生多次战争。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安息是中国与西亚贸易、交通的要冲。226年为波斯的萨珊王朝所灭。

建筑:安息王朝城市的平面几乎都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军营传统的性质。房屋的建筑风格早期受希腊的影响,广泛采用平屋顶石柱,墙壁带壁龛。以后,发展成安息王朝独有的风格。屋顶为拱穹结构,希腊式的柱子转变为柱壁。这种风格的典型是被称作“依旺”的大厅。它具有拱穹屋顶,三面为柱壁,第四面是拱廊。这种建筑结构至今仍见于伊斯兰教的教堂。在安息王朝的东部,神庙多为方形,中央有4根柱子,这种形式源自古代的拜火神庙。

安息王朝的城市建筑遗迹,以尼萨城、哈特拉要塞和弗拉斯帕等遗址为代表。尼萨城址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城西北18公里处,由新老两城组成。发现有护城、神庙、王宫大厅、住房等遗迹。王宫及其他较大建筑的屋顶都以立在石基上的木柱支撑。木柱间矗立着许多真人一样大小的男女泥塑像。

弗拉斯帕城址位于乌尔米耶湖的东南方。平面呈椭圆形。城的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有人工湖、拜火神庙和塔楼等遗迹,两条南北走向的干道与中轴线并行,干道之间的中央部分是圣区。根据废墟判断,弗拉斯帕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哈特拉城址位于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西南约64公里处。该城建于前2~公元1世纪。平面呈圆形,直径约1.6公里。有内外两层城墙,以细方石筑成。遗址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神庙区,它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各以一座巨大的“依旺”为中心,附建一些小型的“依旺”和拱穹结构的房屋。

雕塑:安息王朝的雕塑主要为岩石浮雕和各类圆雕。岩石浮雕以刻画人物严肃的正面脸部像为特征,神态较呆板,内容大多是表现国王或神的。圆雕作品以表现帕提亚诸神和希腊诸神的镀金或镀银像,以及古尼萨王宫内的男女泥塑像为代表。最能反映小雕塑品艺术水平的是用象牙雕刻的角杯,其底角雕刻成精致的人头牛身或鹰头蛇身等怪兽形象,并用珍贵宝石镶嵌装饰。雕刻技术还反映在钱币上,其钱币式样模仿叙利亚的德拉马克,正面都是国王头像,反面则各不相同。安息王朝初期,钱币反面都是手持弓箭、戎装的阿萨息斯像,以后都铸成神化的国王像。

考古材料表明,安息王朝的文化艺术具有混合的特征,除继承阿契美尼德时代的传统外,还模仿、吸收了希腊文化的形式和传统。1世纪以后,希腊文化的因素逐渐减少,产生了具有自己民族特征的艺术形式。它的一些因素后来为萨珊王朝及伊斯兰艺术所吸收。

十四、萨珊王朝考古:萨珊王朝系古代波斯最后一个王朝,因其创建者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而得名。226年,萨珊王朝灭帕提亚王朝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新波斯帝国,它长期与罗马、拜占廷帝国、ya哒人作战,疆域常有变化,科斯洛埃斯一世(即库思老一世)在位时,王朝处于极盛时代,其统治范围西抵幼发拉底河,南临波斯湾,北达高加索、亚美尼亚,东至帕米尔高原,此后势力渐衰。637年,阿拉伯人入侵,642年王朝倾覆。巳发现的萨珊王朝的考古资料主要是建筑遗迹、雕刻和金属器物。

建筑:萨珊王朝普遍流行拱顶结构的房屋,半球形的圆屋顶以内角拱或突角拱支撑盖在方形的房屋上。安息王朝时代已出现的拱顶桶形建筑“依旺”,这时已广泛用于王宫建筑的入口和觐见厅。萨珊王朝的城市建筑遗迹主要有泰西封城及科斯洛埃斯二世所建的宫殿、菲鲁扎巴德城、毕沙普尔等。

泰西封原系安息王朝的首都,萨珊王朝时代于4世纪重建,以巍峨的王宫著称。王宫的中央是一座高约37米、拱跨约25米的拱顶大厅,四周连着带拱顶的暗楼。王宫以砖石建成。城内还残留下20座拜火神庙。庙宇平面呈方形,屋顶为圆形,屋子四周为带拱顶的走廊。不少庙宇建于岩石山峰顶上,几公里外即能看到庙前燃烧的“圣火”。

各类建筑物的墙面均以带有雕刻图案的灰泥或镶嵌物作装饰。菲鲁扎巴德城址平面呈圆形,象征琐罗亚斯德教所崇拜的太阳圆盘。有三道环城城墙,外面两道城墙各有4座城门。城市中央是王宫、政府官邸、神庙和烽火塔。建筑物都呈方形,带圆屋顶。

雕刻:萨珊王朝的雕刻,特别是岩石浮雕获得高度发展。绝大多数浮雕刻于王朝建立后的最初150年内。它们广泛分布于萨珊帝国各地,仅在今伊朗境内就有30处以上。浮雕的画面都是表现神授王权、战胜敌人、各民族对国王朝贡等事件的。其内容具有明显的颂扬王室的特征。表现形式既吸收了罗马高浮雕的手法,又创造了典型的伊朗纹饰化的风格。与安息王朝时代的人物正面浮雕不同,既有正面又有侧面的形象。最著名的是波斯波利斯城址附近的罗斯塔姆岩石浮雕。它采用罗马传统的高浮雕手法,表现阿尔达希尔被授予王权时的场面,国王和神都骑在马背上。此外,雕刻艺术还广泛见于宝石和印章上。最杰出的宝石雕刻是一块岩石结晶,上面刻画了科斯洛埃斯一世登基时的情景,今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

金属器物:萨珊王朝已发现的遗物中,金属器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金属器的式样、装饰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金、银、青铜制的椭圆形盘、碗、水罐和瓶是最常见的器物。其中银器尤为流行。描述国王狩猎的情景是金属器装饰的主要内容,不少器物表面还锤die出表现国王登基及庆典的场面或各种动物的形象。

萨珊王朝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一时期的文化在许多方面达到了古代波斯文明的最高成就。萨珊王朝的文化继承、保持了两河流域和古代波斯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受到罗马、拜占廷文化的影响。创造这一文化的不仅是波斯人,而且还有历史上的西亚和中亚的各族居民。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