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4个月
访问:?
文章:1059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
年龄:**
位置:中国,**
个性介绍:
*******

第三讲:欧洲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考古学文化(2)

2007-03-14 16:27 阅读(?)评论(0)

一、 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文化

     

none东欧南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乌克兰境内南布格河中游和摩尔达维亚境内德涅斯特河中游。可分为南布格河类型和德涅斯特河类型。
none    该文化的遗址一般位于河滩台地或河中的岛上。面积不大。每个聚落由38个住房组成。住房多为长方形地面建筑,德涅斯特河类型早期亦有椭圆形半地穴居址。
none    陶器为手制,胎中有各种羼和料,器形主要是各种形制的罐,也有钵、碗、杯。纹饰有河蚌壳押捺的假指甲纹,以及阴线纹、篦纹等,末期还有窝纹
none    石器中主要是燧石制的细石器,有石核、刀形细石片、梯形器、菱形石镞、用作镰刃的石片等。还发现研磨谷物的石磨盘。另有挖掘器、锄、镞、标枪头、鱼镖、鱼钩、诱具和针等骨、角、牙器。个别遗址出有少量锻打的红铜小珠。还发现有兽骨,鱼骨,河蚌壳及牛、猪、羊、狗等畜骨,陶片上有小麦粒、大麦粒印痕。
none    这些表明,居民经营渔猎、采集以及初期的家畜饲养业和锄耕农业。从前第 5千年下半叶起,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渔业地位下降。
    二、克里米亚新石器时代文化
 
none年代属公元前第5千年至前第3千年中,遗址有露天和洞穴两类。文化层往往受到破坏,居住遗迹仅见有石灶址。
none    陶器系手制,一般为灰陶,胎中掺草、石灰石细粒、石英砂或贝末,基本器形为大口圆腹的尖底器或圜底器。有的饰以划纹和戳刺纹。石器基本为燧石制的细石器。曲型器物有扁体石核、梯形器、半月形器、叶形或菱形箭镞。梯形器和半月形器是复合工具的嵌刃。有的石器如一面加工的石核、刀形石片、短刮器等仍保留中石器时代的特点。
none    出土的赤鹿、狍等兽骨及上述工具组合表明经济以狩猎为基础;猪、牛等家畜的遗骸,说明当时已有原始家畜饲养业。
三、第聂伯河—顿涅茨文化
 
none东欧森林草原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亦名篦纹-戳刺纹陶文化。主要分布于第聂伯河中游、下游左岸及北顿涅茨河中游、白俄罗斯南部。年代为公元前第5千年中至前第3千年中。
none    该文化的居住遗址位于河岸或湖边低处。住所为略凹入地下的长方形地面立柱建筑,面积5平方米左右。居住面留有火塘,屋外有窖穴。墓地中多为土葬墓,也有火葬墓。土葬者为集体埋葬,一穴达几十人。葬式多仰身直肢,少数屈肢,头向男东女西。部分尸体以赭石粉染色。随葬品有工具和饰物。从埋葬方式推测,当时为母系氏族社会。骨骼鉴定表明,居民属欧罗巴人种的晚期克罗马农人类型。
none    陶器手制,胎中掺草或砂。基本器形为尖底罐,部分地区有小平底罐、钵、碗。纹饰满布器表,口沿常有一排圆窝纹,器身饰篦纹、戳刺纹或划纹,晚期出现绳纹、附加堆纹等。工具和武器多为两面打制或磨制的燧石器,有斧、锛、镞、矛、刀等。也有镞、标枪头、鱼镖头、鱼钩等骨角器。工具组合和食余贝壳形成的贝丘证明,经济以渔猎为基础,并从事采集。遗址内间或出土牛、马、羊、狗、猪等的骨骼,在陶器上发现大麦粒的印痕,说明当时已驯养家畜并经营初期农业。晚期在个别墓地中见有红铜丝和金丝做的垂饰,原料当来自高加索。
四、小窝—篦纹陶文化
 
none东欧森林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伏尔加-奥卡河间地,往北分布到芬兰和白海沿岸,往南分布到沃罗涅日河上游和顿河上游的森林草原地带。年代为公元前第4千年初至前第 2千年中。因圆锥形的小窝纹-篦纹陶器而得名。
none    其村址位于河、湖沿岸。住所多系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建筑,长方形的房屋之间有过道相连,面积约14154050平方米。
none    陶器手制。器形多为直口、直壁、圜底或尖底,有大型贮器、中型炊器和小型食器。基本的纹饰成分是押捺的小窝纹和篦纹。工具多为打制、磨制和压制的镞、矛、刮削器、雕刻器、刀、斧、凿、钻等石器。另有箭镞、鱼镖等骨器。晚期间或出土青铜残片和坩埚。
none    工具组合和贝壳堆积说明,居民从事渔猎和采集。关于居民种属,目前只知波罗的海沿岸为欧罗巴人种与蒙古人种的中介类型,这是乌拉尔部落入居于此的证据。
五、伏尔加河—卡马河文化
 
none东欧乌拉尔山西侧森林地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于伏尔加河中游及该河支流卡马河沿岸。年代约为公元前第5千年末至前第3千年末。
none    该文化的村落分布在临河湖的台地上。房屋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居址,屋内沿中轴线设置火塘,边沿遗有柱洞痕迹。在遗址内发现有零星墓葬。死者行单人葬,一般仰身直肢,身上撒赭石粉,头向无定,以工具和饰物随葬。在卡马河沿岸,还发现一处祭祀地遗迹,包括用赭石绘的当地地形和野兽岩画,并出有陶器、燧石器和兽骨。
none    该文化的陶器颇大,上部直径一般3040厘米。胎中加砂或耐火粘土等,火候较高。基本器形为尖底、圜底或小平底的半蛋形器。主要纹饰是条带状的戳刺纹、划纹和篦纹,在口沿及带纹间还往往施窝纹。石器主要为压制或磨制的镞、矛、刀、斧、锛、凿等。石制饰物有穿珠、垂饰、手镯等。发现有石网坠和骨制的三齿鱼镖。晚期出现个别红铜短剑和锥。
   从工具组合及出土兽骨可知,居民经营渔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大型集体住房和墓葬类型等推测,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达期。对人骨的鉴定表明,居民属欧罗巴人种,并具蒙古人种的某些特征。
六、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
 
none东欧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年代为公元前第 4千年初至前第 3千年下半叶中期。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东喀尔巴阡山至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
none    居住区建在河流附近。布局往往作同心圆形。面积常在5公顷以下,中、晚期屡见10公顷以至数百公顷的大遗址。墓葬中较有代表性的多属晚期。墓穴为长方形土圹,地表标以石板或石环,间或还有坟丘。死者屈肢向左侧身,头向北或东北。
none    陶器手制,平底。分炊器和贮器食器两大类。前者有罐和钵,饰窝纹、堆纹、篦纹、绳纹等,胎土中常掺耐火粘土或贝末。后者有人形贮器(梨状器)、双圆锥形瓮、罐、钵、高圈足钵、壶、碗、杯、勺和单筒或双筒望远镜形器。早期和中期常施沟纹和刻划纹,中期开始流行彩陶,一般以白、红、黑等颜色绘出螺旋纹、几何纹及象生纹等。
  最后修改于 2007-04-12 10:1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